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两种理性的较量

两种理性的较量


方鹏


【全文】
  
  ——仁者见仁,智者见识。有人看见“性”,我读出“理性”
  
  自休谟以来,知识就有了事实和价值的区分,事实是“是”与“不是”的事实判断,价值是“应该”与“不应该”的价值判断;皮亚杰更把知识划分为“正题法则”科学和“人文历史科学”[1],也就是实践理性和规范理性。波斯纳的《性与理性》一书,蕴含了以道德为代表的规范理性和以经济学为代表的实践理性的较量,较量的目的是为争夺对性实践以及法律中有关性规制的诠注权。
  一、道德理性的成见
  以伦理的原则来诠注性实践,是波斯纳之前多数哲学家、法学家的一贯做法。性,关乎人伦大事,这也是人类社会根深蒂固的信念。试想,性交、婚外性行为、乱伦、避孕、人工流产、同性恋、色情、强奸、性虐待,这些性实践,不说是行为,即使单单只是词语,说出来也会令人感到羞愧难当;而道德原则中最基础的东西也是性的节制,如周礼大义中的“夫为妻纲”、“六礼”。
  但波斯纳没给严襟正座的道德伦理留下丝毫情面,他把道德从性实践的话题中驱逐出去。他一而三再而三的强调,他所讨论的性话题与道德无关,是“道德无涉之性”(morally indifferent sex)。“我试图把性的道德和情感背景、前见、迷思、习惯态度都剥离出去,因为这些因素使我们这些社会中的人,无论受过何等好的教育,都很难把性以及法律或社会习惯对性的规制当成一些不带情感色彩的科学研究题目。”(页111)对待性的科学态度,首先是要将性看作一种社会事实,就如同“我们对待吃饭和驾车一样”。为强调他的“道德无涉之性”并非无源之水,他还举出了例证:“生活在我们社会中的人很难把性想像成一个道德无涉的主题。并不是从没有过这种立场的杰出的倡导者;是有的,例如勃特兰·罗素。也不是这一立场的血统不突出,从根本上看,当年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就持这种立场。瑞典也是如此,如同我们在前一章所看到的;日本也差不多。”(页241)由此回归本书第一编对性态的历史地理考察,也不再难于理解波斯纳的对古希腊、罗马,瑞典、日本性态处心积虑的大加褒扬的缘由。
  在性的讨论中剥离道德,是要为畅所欲言性禁忌扫清障碍。对性的公共讨论“大家都不吱声”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性的话题是禁忌,是房中之事、幕帷之语,你在被窝里偷偷摸摸尚还得小心他人听到,更不用说上得了台面。之所以性被视为禁忌而难以说出口,是因为它与道德根深蒂固的联系,廉耻之心来源于道德,切断了性与道德的联系,也就不再脸红、不再出汗,或者热血沸腾、面红耳赤、浮想联翩,甚至生理上起了变化。医生在诊治病人时不会因伸手可及的性器官而迷乱心智,作为社会和法律的内科大夫,我所界定的话题本身就无关羞耻廉洁,“性态”(波斯纳在提到这词时,也战战兢兢的宣称他的理论“不直接与性有关”(页5))是社会确确实实存在着的事实问题,对待它的科学态度不是羞羞答答、遮遮掩掩,而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超凡脱俗。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