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试论明代宦官专权与法制败坏的关系

试论明代宦官专权与法制败坏的关系


董跃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始终影响和控制着法制的发展。而宦官势力是专制王权强化的产物,因而与法制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是中国古代宦寺势力最强之时,宦官集团通过厂卫、“朱批”、监理廷杖等途径操纵司法、破坏法制。其实质是明代绝对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研究有明一代宦官专权对法制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法制发展缓慢的原因,并为今天的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君主专制、宦官专权、厂卫、朱批、监理廷杖、法制败坏
【全文】
  中国统一的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始建于秦,并在其后的二千多年中,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沿用。而法制做为古代封建帝王的统治工具,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这种专制主义政治的控制和影响。宦官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做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一道独特景观,恰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结果,故而与中国古代法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遍观我国古代诸朝,明代可谓是宦官势力最强之时,因此研究明代宦官专权对法制的发展的影响更具有普遍性意义及学术价值。
  一、明代宦官势力的发展及特点
  ㈠明代宦竖势力的发展历程
  明太祖在建国之初对宦官防范极严,禁止其干预政事。洪武二年(1369年),“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酒浆、醯醢、司服、守桃。今朕亦不过以备使令,可斟酌其宜,毋令过多。’又顾侍臣曰:‘求善良于中涓,百无一二。……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①十年(1377年),有内侍久侍内廷,从容言及政事,即被斥遣还乡,且终生不齿。太祖对群臣解释说:“阉寺之人,在左右久。其小忠小信足以固结君心,及其久也,假威窃权,势遂至于不可抑。联立法,寺人不许预政事,今决去之,所以惩将来也。”②由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明初制定了一系列禁止宦官干政的条例。洪武十七年(1384年)秋七月,“敕内官勿预外事,凡诸司勿与内监文移往来”③,“又于内庭镌铁牌,置宫门口,曰:‘内臣不得预外事,预者斩’”④以及宦官“不许读书写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⑤
  可以说,明太祖对于宦官还是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并保持着相当的警惕。然而曾几何时,他定下的规矩被他一手打破。洪武八年(1375年),他遣中官赵成携带罗绮绫绢等物前往河州与少数民族部落互市,首开中官出使之先河。⑥从此以后,明代宦祸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宦官正式走上明朝政治舞台,是在“永乐靖难”之后,即明成祖登基时开始的。在明成祖以藩王的身份起兵时,宦官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南京建文帝的许多内臣向成祖提供了大量南京方面的政治军事情报;另一方面成祖手下的太监如狗儿、郑和等也立下了军功。这些原因使成祖对宦官采取了与太祖不同的立场,“以为忠于己”,“即位后遂多所委任”。⑦成祖夺取帝位后,他所代表的新官僚集团与建文帝的旧官僚集团有着尖锐的矛盾。对此,成祖采取高压政策,大肆屠杀建文集团的官僚旧臣,可是高压屠杀政策只可奏效一时,不能长期实行,民间又盛传建文帝尚存人世。成祖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不得不大量启用其所亲信的宦官,担任要职及进行特务活动。永乐十八年(1421年),东厂做为特务机构正式成立,“缉纺谋逆妖言大奸恶等。”⑧而在此之前,还有如郑和率舟师下南洋,马靖镇甘肃,马骐镇交趾等由宦官负责的政治活动。诚如《明史》所言:“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⑨
  在成祖首开宦官干政的恶端之后,宦官势力在宣宗、英宗、宪宗、武宗、世宗、熹宗诸朝中逐步增强,太祖所立下的祖制也被一条条的打破。宣宗年间“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从此以后明内宫宦官“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诈。”开始掌握朝廷的大权。其中的代表人物始于王振,而后又有汪直、刘瑾等,最著者是魏忠贤。王振被中国古代史学家认为是有明以来第一个全面干政擅权的宦官。他诱导年轻的英宗用重典来统御臣下,使得当时的大臣下狱者不绝,并因此掌握了大权。正统七年(1442年),他除去了太祖在宫中所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禁碑。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抵御瓦刺对明的入侵的战争中,王振裹挟英宗御驾亲征,导致“土木堡之变”,使英宗为瓦刺所虏。⑩汪直是明宪宗的近臣,因为其“为人便黠,密出伺察,人莫知也。”得到了宪宗的赏识,在成化十三年(1478年)成为新设立的特务机关西厂的督办。汪直在领西厂期间,“屡兴大狱”,“民间斗詈鸡狗琐事,辄置重法,人情大扰。”(11)并且使西厂的威势凌驾于东厂之上。刘瑾比起王振、汪直,在专权干政上可谓更胜一筹,他因“日进鹰犬、歌舞、角触之戏,导帝微行”而博得明武宗的信任,得以执掌司礼监,并通过亲信宦官马永成、谷大用控制了东厂、西厂。正德二年(1508年),刘瑾将当时海内誉为忠直之臣的一大批朝廷官员定为奸党,并在此后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对朝臣加以打击。为了擅权,刘瑾还将群臣给武宗的奏章带回私人的府宅,以皇帝的名义加以批示;并在东厂、西厂两大特务组织之外,设立了性质相同,但手段更为酷烈的内行厂。(12)在刘瑾之后,明代的宦竖势力在明熹宗时因为魏忠贤的发迹而达到了顶峰。魏忠贤,在中国宦官专权的记录里,可谓是空前绝后。他本是无赖出身,又不识字。因为与熹宗的乳母客氏是对食的伙伴而得以有机会见幸于熹宗,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上台之后,他先是大肆捕杀东林党人,并恢复廷杖威吓群臣以排除异己,而后又网罗亲信,使宦竖阉党尽掌朝廷大权。一时之间,他的亲信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尽布朝堂之上。全国各地建起了大量他的生祠,朝臣都呼其为“九千岁”。在皇帝的圣旨上,都不敢直呼魏忠贤的名字,而以厂臣代之。(13)魏忠贤的擅权专政、倒行逆施,终于使内外交患的明王朝彻底的一蹶不振,十数年后覆灭在满洲八旗的铁蹄之下。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