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治国家的标志

法治国家的标志


刘大生


【关键词】高干当原告;议员打架;未婚产假。
【全文】
  
  法治国家的标志问题是法治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本
  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宪政法律和宪政理论成O型
  在《阿Q正传》里面,阿Q临刑前曾在供状上画押,可是画来画去,那个要命
  的圈却没有画圆。这是鲁迅的神来之笔。其实,在我们中国,圈画不圆的岂止阿Q
  一人,历朝历代在政治体制和政治理论上都没有将圈画圆。
  商朝实行“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政治交接班制度。这一制度从道德伦理上
  看似乎很完美,但在实际上并不完美。因为政治领袖往往有好多个兄弟和好多好多
  个儿子,当最小的兄弟接班时,最小的儿子和最大的孙子可能都已经老了,都已经
  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弟”党和“子”党的冲突不可避免,接班战争频繁发生。这
  样一来,在接班问题就没有任何法治可言。究其原因,就是政治理论上的圈没有画
  圆。
  周朝以降,历代基本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比起“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来,
  有了很大的进步,避免了“弟”和“子”的矛盾。但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平稳实施
  要求嫡长子必需是最优秀的政治人才,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上帝从来没有向人
  类作这样的保证。这一矛盾表明,嫡长子继承制并非O型体制,而是有缺口的C型
  体制。这个C型体制就是几千年来宫廷斗争和国内战争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几乎是历朝历代所有统治者的政治座右
  铭,然而,既然“死于安乐”,既然“安乐”会导致政治衰败,人们为何还要追求
  天下太平和天下大治呢?既然“生于忧患”,既然忧患能导致政治兴旺,人们为何
  不制造忧患呢?对此,孟子没有在理论上作进一步的论述。怎样才能做到“安乐而
  不死,并永生于安乐”呢?对此,孟子及其门徒们从来也没有想过,更没有在理论
  上给我们一个圆圈。
  孟子还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又次之”。君不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
  福,如果君主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可以更换君主。然而,孟老先生的理论到
  此为止,没有指出称职的君主的具体标准,没有设计更换君主的法律程序,在理论
  上为我们留下了很大很大的缺口。
  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理论的集大成
  者,然而,从上面的分析看,他留给我们的理论却是C型的而不是O型的。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
  然如此,他就应当选择一个足以能驾驭风浪的人作为他的接班人来掌舵。然而,他
  明知他的几个宝贝儿子都没有掌舵的能力,并为此长期痛苦,却还是让他的无能的
  儿子李治当了舵手。之所以如此,也在于李世民没有、也不可能在理论上和体制上
  把圈画圆。
  在中国的开国之始,尧舜禹等政治领袖们也曾经为我们画过圆圈,舜帝向禹帝
  交班时还作《卿云歌》以示庄重,以示神圣。然而,禹的儿子启对传统的接班制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