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精心浇灌 蓓蕾初绽__北大法律评论诞生后记

精心浇灌 蓓蕾初绽__北大法律评论诞生后记


一凡


【全文】
  面前这位朴实谦和的青年,就是《北大法律评论》的创始者,96级法理学博士生强世功。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谈到的更多的是对过去和现状的冷静反思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许。
 
  谈起创始原因,他说,主要是源于1997年4月"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一次讨论会。会上,方流芳教授对《哈佛法律评论》的介绍激起了同学们创办一份类似刊物的热望,既与北大的学术地位相称,又能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以此为契机,几名硕士研究生开始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苏力老师的推荐下,法律出版社承诺负责免费出版。再加上吴志攀、贺卫方、李鸣等老师的大力支持,遂初步决定在校庆前出版第一期,作为对母校的献礼。
 
  接下来的工作是细致繁琐而又至关重要的。首先是宗旨定位。这是一份学生编辑的刊物,却不是仅仅发表习作的学生刊物,而要以发表法学最高水准作品为宗旨。其次是栏目设置。《评论》摒弃传统的按部门法分类的作法,按写作的内在逻辑,区分了论文、评论和书评,并创设了新书要介、主题研讨、案例研究等栏目。内容侧重法学理论,但也相应地照顾到其它学科,将对部门法具体问题的探讨置于案例研究之中。这既是扬北大重理论研究、重文史积淀之长,又是避与已有的研究部门法的"龙门刊物"竞争底气不足之短,较好地体现了北大的特色。
 
  稿件来源目前尚以挖掘北大内部资源为主。本系师生在长期的交流磨合中,已达成了一种文化认同和学理默契。视角敏锐、学有潜力的青年学子和思想深刻、笔力老辣的优秀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能互有补益,约稿也较为方便。但若长此以往,又势必会造成资源枯竭和自我封闭。于是从第二期开始,主编有意识地拓展空间,向国内外,特别是美国、日本、香港等地知名法学家和其它院校学者约稿,注重对海外汉学的介绍,以"主题研讨"的形式发起争鸣,试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新书要介"的方式促进中西法律文化的融通。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尝试。
 
  审稿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还拟成立一个由青年学者共同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作为超然中立的机构进行严格审核。以学术为唯一标准,而不论身份地位。这种方式并不排除约稿。目前许多稿件是由编辑和作者在事前反复协调磋商、事后反复讨论修改,最后才予以定稿。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编辑和作者之间也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有助于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但我们相信,更严格、更公允的新制度一定会逐步建立起来并日益完善。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