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公法行为的契约化

  公法行为契约化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在看到它的益处时,我们也必须重视其潜在的危害性:
  (1)公共利益是否被利益集团捕获(capture)。在美国,管制捕获理论流行于20世纪50-70年代,尽管事实表明,传统利益捕获机制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利益集团不再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不意味着它们不再通过秘密途经(back door methods)对公共决策施加不正当影响。相反,有人认为,美国行政决策正在遭受利益集团支配的威胁(threat of Interest Group Domination of Agency Policy),而“支配”比“捕获”的范围更宽。〔56〕因此,有一个强大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至关重要,它在公共利益与公共理性方面的职能无法抹煞和替代。公共权力的集约化与分散化、命令化与契约化将是一个成熟社会所必须解决的社会理论问题。
  (2)警惕“革命政治的公开性”之滥用。〔57〕参与性和透明性是公法哲学的基本价值范畴,它们的实现是靠法律程序的合理张力保障的。但是,在社会危机状态下,大革命的公开性缺乏法律程序的约束,公开性意味着毁灭性。公开性作为法国大革命的“铁律”,国家和公共精神“侵入传统的私生活领域,导致了日常生活普遍的政治化或革命化。”“私生活遭受了西方历史上最全面的打击”。〔58〕“文化大革命”留给中国人的文化遗产,既有建设法治国家的渴望,也有对公法行为公开性和契约化的恐惧。
  当中国的法学家还在沉湎于历史的因果判断时(“历时”),横向而来的全球化已经把他们逼入了结构分析领域(“共时”)。政府行为的透明性和公众的参与性,是当代中国政府法治观变迁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中国正在努力建立现代法律秩序,希望法治的实在性、公共性、普遍性和自治性在本土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另一方面,后现代社会的程序“参加命题”和“论辩理论”正在侵蚀法治的形式主义,在压制性的官僚法向“回应型法”转变之间,中国的“自治型法”可能还未来得及建立就遭到程序过度开放所带来的打击。因此,中国的法制改革不能选择激进的、风险大的方式,而要选择稳健的、风险小的方式,从强制方式过渡到契约化方式寄望于法律程序的合理设计。
  
  结束语
  
  权力命令就是单方面地运用公共权力,它有两个前提:一是有力量强制,二是有道义强制。契约生效以后也会形成强制力和权威。但是,命令和契约所形成的强制力性质和权威均不相同。契约产生的强制力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它溶入了平等和意思自治,潜藏着道德上的制裁力量。公法行为契约化的根本性标志,是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双向性交涉,它不仅仅在西方社会源远流长,而且也适应中国本土资源的需求和选择。中国百年宪政历程虽然复杂而缓慢,新中国计划体制又强化了国家强制力的单项度发展。但是,她在城乡、民族、阶级、阶层、政府与国民之间所进行的沟通、协作努力,不但卓有成效而且从未停止过。受政府公共职能变迁、非政府组织成长以及国际环境影响,立法听证、价格听证和契约化的法律程序将为中国塑造出新型的公共权力运行模式。
  
  Contractual Act in Public law
  
  Abstract: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unilateralism and compulsion is not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of public power. Due process is a basic principle in public law. In legal philosophy view, procedure is as contract. Procedural justice is developing from the period of formalism and ceremonial to the period of negotiate. Contractual ideas in public law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acts of dialogue, negotiation, compromise and autonomy. Contractual form in public law includes plea-bargaining, civil action contract, administrative contract and negotiated rulemak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market system and globalization, the character of public power, state-centered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re changing, which provided an internal and extrinsic foundation for contractual act in Chinese public law.
  Key words: public law; process/procedure; contract; idea; form; globalization; public sphere; public philosophy.
  
  ----------------------------------------------------------------------------
  *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行政法、宪法和公法哲学研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