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拉丁美洲立宪道路的社会基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拉美的经济发展高潮总发生在独裁统治时期。
  当然,二战以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农业社会被
  全卷入商品市场,城市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一些现代政治组织如政党、工会得到加强,拉美人的政治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热情明显增加。
  70年代后期,在亨廷顿称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影响下,拉丁美洲逐步完成了向代议制民主的过渡过程。拉美人在这种被亨廷顿总结为“变革-置换-转移”的复杂过程中,[19]始终处于其宪法观念和政治心态等深厚文化背景的影响之下。
     
  [参 考 文 献]
  [1] 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2] 转引自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55页。
  [3] [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50~351页。
  [4] 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8页。
  [6] 罗厚如著:《影响拉美宪政发展的多种因素》,《法商研究》1996年第1期。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1页。
  [8] 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70页。
  [9]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中,批判了重商主义的保护关税思想,论证必须实行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势原理。他把优势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认为一个社会要实现它的生产目的,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每个国家都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产品生产,生产在本国产品体系中成本最低的那种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交换。他认为这就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节省资源且又能取得最大利润的选择,是国际分工的最佳模式,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根本依据。参见宋承先主编《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页;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8-159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