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试论包拯的吏治思想

试论包拯的吏治思想


夏扬 郭世东


【全文】
  Ⅰ
  包拯的吏治思想涉及许多方面,对于为官准则、选人标准及职官监察等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包拯对于为官的基本准则做过详细的阐述,他认为:作为国家的官员,“尤须为国家顾惜纲纪也”。应该主动地遵守国家的法纪,服从国家的调遣。“古所谓大臣者,能与天下国家同其休戚也。”如果“计较一小利害,不肯宣力,矧天下利害固有大于此者,朝廷欲谁使哉?”包拯以史为鉴,认为作为国家的官吏必须是“廉勤干事之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得委以重任。唐州知州赵尚宽,任内勤于政务,很有治绩。包拯十分赞赏,上书皇帝,“请且留再任,若更能招辑户口,特与升陟差遣。”相反,对于缺乏才干,没有治绩的官员,包拯多次上奏皇帝,请给予罢免或转任其它官职。除了对于官吏的治绩要求之外,包拯还对官员品德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官员个人的品德要高,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有的官员虽然“身主大计,而乘势贱买所监临富民邸舍。”他贬斥这种人“无廉耻,不可处大位。”对有的官员仅因“多游宴”,包拯也认为“不可”,上书加以弹劾。
  在包拯的吏治思想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官吏选拔的。首先他论及了选举官吏的重要性,他说:“臣闻天下,大器也;群生,重畜也。古之圣王,御大器,保重畜,盖各有其道焉。以万务之无极也,一统于上,岂可以思虑尽之邪!故立三公,设九卿、百执事,以维持之,俾群材尽力,而百工无旷,则王者正其本,执其要,而天下之大务举矣。故治乱之原,在求贤取士得其人而已。”他还认为,官吏是联系皇帝和百姓的重要桥梁,因为“况朝廷比下诏令,未尝不以宽民恤物为先,而有司往往不即遵行。是陛下有忧民之心,而民无由知。使王泽壅于上,民情郁于下,此皆向者有司之失,恐非所以流布恺悌,慰安元元之深旨也。”所以选择良吏尤其显得重要。其次,包拯强调要分别不同的职官,选举适当之人。对于国家的高级官员,包拯认为“且丞弼之重,最为今之极选,而治乱系焉。”所以“若乃挺然尽心,敢任天下之责者,即当委而付之。设或拱默取容,以徇一身之利者,亦当罢而去之”。宰相的职位尤其重要,“夫宰相者,上佐人主,以道治天下,固非庸材所堪,当历选群卿,以补其阙,得其人则舆议厌伏,非其人则大职堕鉩”,如果“任而不择,择而不精,非止不能为治,抑所以为害矣。”使包拯感到忧虑的是:“大抵今之居位者,挟奸佞则蔽善而背公,溺爱憎则卖直而嫁祸,”因此他疾呼,“固宜参用贤者,助成治体,此尤不可缓也。”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