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我国外汇储备及外汇管理条例

   表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汇储备增减情况(单位:亿美元)
  年〓度〖〗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
  外汇储备〖〗840〖〗1296〖〗2708〖〗6986〖〗8901〖〗8220〖〗2644〖〗2072〖〗2923〖〗3372
  年〓度〖〗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
  外汇储备〖〗5550〖〗11093〖〗21712〖〗19443〖〗21199〖〗51620〖〗73590〖〗1050〖〗1400
  由上表可知,我国的外汇储备在近四年内增加了6倍多。到1997年底,外汇储备已接近1400亿美元。从世界外汇储备排名来看,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为516.20亿美 元,排名世界第6位;1995年为735.9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3〕。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仍呈强劲增长趋势。 
  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上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是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两个主要来源。
  1、目前的外汇储备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外贸易中的政策性因素造成的。长期以来,我国是外汇短缺的国家。由于大量进口而导致的外汇短缺,必须通过出口的不断增加来平衡,所以,我国关于外贸体制的改革几乎都是围绕如何扩大出口来进行的。对进口不仅没有类似于激励出口的政策,甚至采取了较为严厉的限制措施。这种“奖出限入”的倾斜性政策必然会在一定时期内造成对外贸易顺差扩大。1994年和1995年,我国的外贸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31.9%和22.9%,与此同时,进口却呈下降之势。1996年外贸出口增长率虽然只有1.5%,全年贸易顺差额仍达到122.4亿美元。由于出口持续大于进口,从而使外汇储备大量增加。
  2、资本项目的长期巨额盈余对外汇储备的增长贡献巨大。从1994年起,我国连续三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资本流入国。1994——1996年,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分别为337亿、377亿、423亿美元。据IMF的统计,我国外汇储备的40%是由资本账户的顺差构成的。
   (二)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制是外汇储备激增的制度性因素。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代之以外汇指定银行结汇和售汇制,而不再是中央银行的结汇和配汇制。实行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制后,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所需人民币资金不再由中央银行敞口供应,而是由各银行利用自有资金自行解决,中央银行则通过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吞吐外汇。这是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制度的设计初衷。但是,结售汇制度是建立在下述两个制度基础上的:(1)强制结售汇制度仍适用于大多数国内企业;(2)中央银行对各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外汇余额实行比例管理〔4〕。由于存在这两个制度上的硬性制约,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外汇指定银行以及零售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国内企业都受到约束。在强制结售汇下,绝大多数国内企业不能保留外汇帐户,企业存储及吞吐外汇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外汇指定银行结算周转外汇余额超过其高限比例部分时,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卖出。这样,在外汇市场上只有中央银行是唯一不受上述制度框架约束的,那么,中央银行实际上就成为外汇市场上最后的风险承担者,是外汇市场最大的买家(或卖家)。其结果是使绝大多数外汇集中于储备,导致外汇储备激增。
   (三)中央银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断购入外汇,成为国家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的直接动因。
  因为新的外汇管理体制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保证外汇供给、防止资本流出、避免出现人民币汇率大幅度的贬值上,所以对外汇供过于求,资本流入的状况考虑不多。当我国出现持续的大幅度国际收支顺差时,由于银行结汇持续大于售汇,各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外汇余额势必超过其上限比例,这样,外汇指定银行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外汇,其结果只有两种,要么任由本币(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要么中央银行介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购进外汇,平抑汇价,否则市场就不能出清,1994年汇率并轨后,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价由1:8.7升到1:8.3左右,从8.7到8.3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任由市场力量作用,基本上未加干预。到8.3以后,由于外贸部门面临出口换汇成本接近汇率水平的强大压力和稳定币值政策目标实现的需要,中央银行入市干预,买入外汇,防止人民币升值,使汇率维持在8.3左右。从此,中央银行的干预成为市场的组成部分,每天都在进行。中央银行完全被动地接受外汇储备的变化,这是我国外汇储备骤升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二、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的正负效应分析
  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改善了我国外汇供给短缺的状况,增强了对外支付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国家运用直接或间接调控手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抵御国内外金融风险和应付经济转轨过程中不测因素的信心和能力。另外,储备增加还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交往中的地位,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和在国际交往中争取应有的权利赢得了一定的主动。
  但是凡事皆有利弊得失,巨额外汇储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是双向的。在肯定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意义及其正面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1. 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改变了货币供应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80年代中后期,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都不强劲,这期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都在6%以下,最低时只有1.24% 。1994年以来,随着外汇储备的骤升,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占比明显提高,1994——1996年分别达到26.09%、32.85%、36.21% 。而且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增量中所占的比重增加更为迅速,由1993年的7%上升为1994年的75.1%。由此可见,外汇储备已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化的重要因素。这与六、七十年代发生在许多国家的汇兑膨胀现象极为相似。它是由经济迅速增长,促使其对外收支大量顺差,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导致通货数量增发而引起物价上涨所形成的新型的通货膨胀〔5〕。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