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我国外汇储备及外汇管理条例

  有的学者指出,在国际收支统计中,外汇储备的增加与长期、短期资本输出同被看作是DEBITS,因为它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是同资本输出相同的。我国的官方外汇储备可能一部分购买了外国国债,另一部分可能作为存款存放在外国银行中。这些均属不折不扣的资本输出。由于我国这些年来一直维持着贸易顺差,从实际资源利用角度来看,我国是资本输出国而不是资本输入国〔16〕。
  如果说资本项目下的资本输出是主动的资本输出,外汇储备的增加则可理解为被动的资本输出。我国在确定好适度储备水平后,对“超度”外汇储备应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对外进行适度投资。在对外投资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尽量在投资安全性较高的发达国家或经济稳定成长的发展中国家进行选择;(2)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投资。如投资海外石油资源和森林矿产,收购高科技公司和文化出版公司;(3)与国际上大型基金组织联手投资,如投资基金、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
  此外,在开展对外投资过程中,可考虑成立专门性的外汇储备投资机构,履行投资职责。同时,制订《外汇储备投资管理法》及其他配套法规,以立法保障和规范投资行为,实现投资法制化。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适应了当前外汇市场管理的需求,是对几年来外汇体制改革成果的法制化。但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了适应经济自由化、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要求,决心要在下个世纪实现全球的金融市场开放。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东南亚国家在积极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在大量利用国际廉价资本的同时,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防范国际金融风险,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缴纳了昂贵的学费。我国在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决不能饮鸩止渴,应当立足国情,保持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并对其进行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为我国的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市场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责任编辑/王亚山)
  注:
  〔1〕〓数据引自《中国金融展望’97》。本文数据若无专门指明之处,均根据《中国金融年鉴》、《中国金融展望》、《中国统计年鉴》各卷有关数字整理。
  〔2〕〓以外贸依存度为例,1979年为10.3%,1990年为41.9%,1993年达54.3%。
  〔3〕〓1996年世界外汇储备排名:(1)日本  (2)中国  (3)德国  (4)台湾  (5)美国  (6)新加坡 (7)香港。资料来源:《国际经济信息》1997年第20期。 
  〔4〕〓目前只实行上限管理,上限为9亿美元。
  〔5〕〓周大中:《现代金融学》,第341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第170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7〕〓张小燕:《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金融效应分析》第32页,载《金融参考》1997年第2期。
  〔8〕〓1997年,美国穆迪投资人服务公司对中国大陆的长期债信评等为A3级,标准普尔机构也将中国大陆的债信评等升一级为BBB+。
  〔9〕〓这一方法对目前国际金融界和各国的储备政策仍有相当大的影响,曾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纳,用以评价成员国国际储备的规模。世界银行的《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也采用了这个方法。
  〔10〕〓同样采用此方法,但按高比率测算,得出数值为700亿美元。见陶士贵的《外汇冲销政策的效应分析与思考》一文,载《经济问题》1997年第10期。
  〔11〕〓方文:《论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载《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第4期。
  〔12〕〓胡援成:《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再探讨》,载《当代财经》1997年第4 期。
  〔13〕〓胡少红:《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性的新思考》,载《上海金融》1997年第9期。〔14〕〓1994年—1997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分别为58.9%、29.8%、29.9%、25%,GDP增长率分别为11.8%、10.2%、9.7%、8.8%。
  〔15〕〓《马寅初经济论文选》第119-12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16〕〓余永定:《关于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几个问题》,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10期第18-23页。 
 根据我国的外汇收支与储备情况,国务院在1997年1月重新修订了《外汇管理条例》,确定了我国外汇管理四大政策:一是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支付和转移不受限制;二是实行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制度;三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四是初步建立银行间的外汇统一市场。我国外汇管理政策从原来的“管死”转变为初步放开一头,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最主要的原因是进入1994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数量扶摇直上。其数量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到199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1050亿美元〔1〕。1997年更高达1400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如此的发展规模,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问题成为经济学界乃至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热点并倍受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本文拟从我国外汇储备的骤升原因、外汇储备骤升的正负效应、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及完善当前外汇储备管理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同仁。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情况及巨额外汇储备的生成原因
  外汇储备,一般是指一国政府所拥有的以外国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一国一定时期的外汇储备,是其国际收支净结果的反映,若一国对外往来中的货币收入总额大于货币支出总额,国际收支表现为顺差,外汇储备因此而增加;若一国的对外往来中的货币收入总额小于货币支出总额,国际收支则表现为逆差,外汇储备就会减少。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从封闭到开放,我国的外汇储备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一个封闭型的经济大国,外资、外汇等涉及对外经济关系的各种国际经济因素,长期不受重视,规模很小并受到严格管制,基本上没有影响国内经济活动。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状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其明显的标志,就是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不过,1994年之前,这种变化始终没有脱离传统的在实物上“互通有无”的范畴。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开放程度固然有相当大的提高,但由于始终对外资、外汇等实行严格管制,中国经济的金融方面基本上仍是与国际经济相割裂的。从1994年初开始,我国政府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逐步放开了对经常项目下外汇兑换的限制,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实行银行结、售汇制,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以有条件的自由兑换。1996年12月1日正式接受IMF协定第八条款的义务,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这些进展急剧地改变了上述状况,促成了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1994年以来,中国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就是外汇储备大规模地稳步增加(如表一所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