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倾听沉默

倾听沉默


江潮


【全文】
  朋友们好,小弟江潮有礼了。想必大家还在想念离去的羽扬;新来的伊凡也一定讨了个头彩。这个时候把我介绍给大家,着实给小弟压力不小。不过想到日后能和大家畅论法学,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还是快乐压倒了一切。有朋以光速而来,不亦快哉。现将拙作奉上,希望有抛砖引玉之效。法学研究欢迎大家不吝赐稿,请寄research@law.pku.edu.cn。
  我并非故弄玄虚,写下这个题目,只是感动于王小波先生的一本杂文集的名字。窃以为学人之业,正在于此。
  在下,竖子年少,张狂无忌。虽已知天高地厚,但也喜欢放一些厥词。我以为,学人为业,不能只求以对话语权的垄断,生产晦涩的语言,制造艰深的概念,编织深奥的逻辑,并以此为屏障把学术阻隔于世俗之外,在精致的推理之中陶醉于人类的理性。我好不反对法律的职业化,对恩师强世功先生提出的法律共同体理想更是心驰而神往之。但把抽疯说成癫痫,并不是医学;把还手叫成防卫,也不能叫法学。学术的激情在于对沉默的倾听,学术的使命在于为话语权缺失的大多数呐喊。
  在法制的改革中,几乎所有利益既得者和追求者构成的集团会站出来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以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为例,律师的提前介入、沉默权的确立等等有利于辩护一方的呼声,几乎都与律师的行会有多多少少的关系。于是一个假象出现了(或者这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即制度的沿革中,所有的利益都有人在主张,所有人的话语都被社会听到,所有的变革都是各方面利益调和的结果。而事实是什么样的呢?有没有谁的利益被忽视甚至人为地漠视了?当然是有的。而且并非是在暴民专政下被压迫的少数,相反是为数众多的沉默者。
  沉默者之沉默不外两种情形。其一  表达的主观不能,世代相传的本分和沉重的生活消磨掉了一切改变的愿望,社会地位的底下和知识话语的贫乏剥夺了言语的权利和能力。笔者在大学必修课“人生理论”的论文中曾以“存在状态下的目标只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而基本的衣食住行甚至只有衣食的要求,只是为了是存在的状态得以持续。即生存的终极关怀是生存本身,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来描述大多数人无奈的生存状态。(笔者以这篇题为《活着——为了活着》的论文得到了公共课考试最惊险奖——60分)。其二  表达的客观不能,在以实力划分权利的世界里,个人是没有声音的,集团的声音又要靠集合在共同利益下的个人来表达。而如果一个利益的团体没有确定的个人来组成,即使他人数众多,但每个团体中的个人在进入团体之前都没有一个对自己未来归属的确知,堕入之后也没有能使他们发出声音的团结,也就在客观上失去了表达的可能。这两种情形在我们的社会都有典型的代表,前者如中国大地上勤劳朴实的农民,后者如我们最不被保护的刑事被告人。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